《开云网页版,开云(中国)官方》电脑版官方开云网页版,开云(中国)官方

标题: 一步一步跟我防盗号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七嘴八舌    时间: 2007-12-25 10:10
标题: 一步一步跟我防盗号
本人玩梦幻也有3、4年了,2个ID都150多了,到现在ID被盗的次数不超过5次。现在吐血将本人的防盗秘籍无私奉献给大家 觉得好的请给点分哈
1、防盗基础。WY有介绍,资料不要轻易泄露给别人。那什么资料?怎么样才不泄露给别人呢?首先是你自己的安全马,然后是身份证,接下来就是冲值卡信息和游戏中物品锁密马。这些资料都是防护线,对你ID的安全和找回ID有着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!!! 遇到问要这些信息的人,我一般都都告诉他“忘记了”“乱写的,我也不知道” 怎么才不泄露出去呢?那平时我们就得有好防盗意识和习惯。A、如你在网吧上网,输入ID和密马的时候,是不是有旁边的人在场,这种场合比较容易丢号,除非是自己最信任的朋友。我一般会在输入的时候看下旁边有没有人。 在下机后,将所有你上过的ID,在WY页面上更改次密马。我ID被盗都是在网吧,一次是下线后没有修改密马后被盗,一次是修改的密马跟以前用过的密吗一样,被盗 。B、相信不少朋友会找哈哈。我建议号交给哈哈前,尽量将ID的价值减少到最小,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放到自己才知道的小仓库号上,身上所有的值钱不能移走的东西都加锁,三五天的上号并在WY查看自己的资料是否改动 。虽然一般哈哈不会看上你身上那点东西,也要防备以后你级高了,他修改你的资料获得你的ID
2、防盗高级篇。针对WY的盗ID的木码越来越多,更新的越来越快,手段越来越隐蔽了!首先要说的是,不要相信任何一个网吧是干净的,网吧本身上网的环境就复杂,比如有的网吧内部人员种入木码。还有些人上网就是为了获得网吧的管理员密马,而种入木码,(我以前就干过这种事 )随带就获得游戏ID和密马 。所以针对网吧上网,我个人建议,不管你有WY任何一款防工具,请下线后,一定记得要更改密马!!!
在家或者其他私人场所上网的朋友等急了吧,现在就更大家交流下这个防盗的一些经验。个人建议,学点基本的计算机知识,如系统还原、进程管理等 如果你不想学,也没关系,那就买个正版的杀毒软件,及时更新。有的杀毒软件能保护WY的主程序不被更改功能和查杀木码功能,简单的设置下就OK了!记得点杀毒和更新勤快点就行 。另外建议不要下载针对WY的任何非官方辅助软件,如自动打怪,自动喊话等软件,这些软件100%能获得你的ID和密马 。另外不要随意浏览网站,这个不好判断,有的网站在你浏览时会弹出提示安装控件或者其他的信息的对话框,不管你点确定还是否,只要你点了对话框,你的电脑就会被种入木码
3、防盗终极篇。掌握上面的的知识并能熟练应用后,你的ID有90%以上是安全的了。这里讲讲手头上有WY各种安全工具的防盗办法,将军令、密马卡、手机密马保护等等。你手头上有了这些安全的几率增加到了98%了。还有2% 的不安全以后再说 (大家不要扔鸡蛋,鸡蛋现在很贵的,还是给点分吧)
作者: 七嘴八舌    时间: 2007-12-25 10:13
沙发
作者: 银古    时间: 2007-12-25 10:16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作者: 落怪怪123    时间: 2007-12-25 10:24
标题: 我是上当了

作者: 情多累美人    时间: 2007-12-25 10:36
我被盗1次  实在是比你强大了一点点
作者: Angle♀歆姬    时间: 2007-12-25 11:16
我只被盗过一次!是D练盗的
作者: 迷失ん~    时间: 2007-12-25 11:26
不会吧...这么神秘...
作者: 七嘴八舌    时间: 2007-12-25 11:37
嘿嘿,朋友们给"点水"分呀
作者: 七嘴八舌    时间: 2007-12-27 13:32
不要沉呀
作者: qq402631880    时间: 2007-12-27 14:00
那个身份正号码我注册的时候是乱打的,请问还有效吗
作者: 七嘴八舌    时间: 2007-12-27 22:51
身份证没有效了,只好用安全马,这个千万不能丢了!
作者: 七嘴八舌    时间: 2008-1-14 12:19
这么好的帖子都没人回
作者: Silence0o    时间: 2008-1-14 12:30
其实我知道了
作者: bben    时间: 2008-1-14 12:34
我被洗一次…
作者: 大头猫    时间: 2008-1-14 12:40
一步一步跟我防盗号
作者: tangchunshan3    时间: 2008-1-14 12:42
一般来盗我的号




欢迎光临 《开云网页版,开云(中国)官方》电脑版官方开云网页版,开云(中国)官方 (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3